科技與社會課程|機車的淨零轉型@吉元電動車
科技與社會課程|機車的淨零轉型@吉元電動車
主講人:張惠華/吉元電動車老闆娘
活動日期:2024年05月03日
活動時間:13:00-15:00
活動地點:吉元電動車(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692-7號)
參與課程:社會學系-科技與社會
活動歷程
13:00-13:10 拍團體照
13:10-15:00 訪談店家
15:00-15:30 店內導覽與介紹
活動特色與成果
台灣作為全世界機車持有率最高的國家,機車是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但在近代環保意識高漲下,減碳與「淨零」轉型的訴求下,電動車成為一項「淨零排放」的技術選項,此堂課便以此做為開端,透過台灣的機車產業的發展脈絡來深入此議題,並實際帶領同學訪問在地店家。
▲老師與店家交流
此次同學拜訪的是位於新莊「吉元電動車」的老闆娘—張大姊,首先,她向同學們介紹電動機車與微型電動二輪車(電動自行車,以下簡稱微型二輪車)的特色與不同之處,像是微型二輪車多採用「鉛酸電池」,而鉛酸電池很重,拆卸不易,因此需要從住家拉線至停車處才能充電,如果使用者不是住在一樓,則增加充電的不便性。而電動機車因為採用「鋰電池」,重量較輕,所以像是gogoro連鎖體系可採用換電模式。至於為何微型二輪車搭配「鉛酸電池」,張大姊告訴同學,主要與成本有關。除了電池差異,微型二輪車不需要駕照且車子限速設定在25公里/每小時,使用的客群多為家庭主婦、銀髮族長者、外籍移工,與騎行需求為短程的顧客。
▲店家實際展示電動車的細節
接著張大姊回顧了店家轉型的歷史,從販售並維修傳統燃油機車到開始增加販售電動機車的過程,並以時間為軸線,講述當時所提倡的政策與時代需求,像是政府鼓勵電動機車的推廣與補助,就增強了店家販售與民眾購買電動機車的動機。而移工們的通行需求,也造就了微型電動二輪車的盛行,後續法規的改變,像是將微型電動二輪車納管與掛牌等……又重新改變了市場的需求。
▲學生們與張大姊進行訪談
透過同學們的訪談,張大姊還跟我們分享了傳統車行轉型向電車維修保養的過程與困難,機車與電動機車的構造,除了引擎(需要機油潤滑、點火裝置、空氣濾心等)與馬達、電池等動力單元不同,其他機構基本上大同小異(像是煞車、轉向)。由於需要馬達與電池、電控維修的專業化,傳統機車行的師傅便需要進修並取得相關專業證照,這也造成機車維修技工在技術上的斷層。另外,張大姊也分享了法規並不符合實際使用與道路情況的問題,如微型二輪車的限速為25km/h,與一般道路上行駛的車輛速差太大,騎士在道路上反而危險,正因為如此,過去才會有使用者去改裝微型二輪車,藉以提升速度。張大姊認為合理的速度應該放寬到45km/h,再者,許多長者或身障朋友常使用四輪電動自行車也應該掛牌,使電動運具可以停放在合法的駐車空間,讓這些行動不便的族群可以有更高的使用便利性。透過張大姊的經驗分享,同學們更深入了解電動機車在使用上的實際情況。
▲參與學生拍照紀錄相關細節
經過此次訪談,除了讓同學們更加了解台灣電動化載具的發展外,也認識到當時的法規與環境背景,思考這個科技物透過不同因素互相影響與建構的過程,由此對「淨零」議題能有更多的想像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