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騷》有夠水:不只是一條河的故事
《新莊騷》有夠水:不只是一條河的故事
最新一期的《新莊騷》#新莊有夠水 出刊啦!
與輔大社科院USR計畫「打造新莊永續協力網絡」一齊合作,舉辦在地共編的第十一期《新莊騷》,集結了來自新莊的在地人、輔大的師生、同樣從事編輯產業的夥伴及其他各式團體的成員,透過長達一年的小組共編方式,從彼此分享新莊共同回憶、選定主題、學習雜誌編制工作,一直到實地採訪、攝影、排版設計等,終於在多次與新莊這塊土地深入對話後,呈現出共編團隊成員與《新莊騷》編輯團隊期待傳遞的新莊議題。
▲本期《新莊騷》與輔大社科院USR計畫合作,集結各式成員共同編輯刊物
這期的《新莊騷》討論的,是新莊城市中的「水」。
作為曾經繁華一時的的港口,「水」猶如血脈般流動於這座城市的深處,滲入每一條街道與記憶的縫隙中。然而,隨著新莊的產業開發與大量人口入駐,在新莊人心中曾代表著撩起褲管、跳石過溪、徒手抓魚蝦的溪流回憶,逐漸被「臭烘烘」、「混濁」、「排水溝」的標籤給取代。
對於新莊人來說,這不只是幾條溪流的消失,更是與土地之間情感連結的斷裂,那些原本承載著童年與地方認同的水脈,如今只剩模糊的輪廓與難以言說的疏離感。
在共編的討論裡,許多從小在新莊長大的成員們,談及到過去在溪流間的童年記憶時,總是帶著世代回憶的歡樂,更一起惋惜著溪流與童年畫面的消逝。
《新莊騷》的主編梁子說道:「刊物之所以會用『水』而非『河川』,是因為新莊區內的河川大多已不是原生型態。
像是十八份坑溪,早有近半已水泥化,更不用說中港大排、塔寮坑溪,以及潭底溝等,經歷過整治工程,或是更多被道路覆蓋在地底下的圳溝。
或許大家可以透過《新莊騷》內容更加了解到的是,這些僅有咫尺距離、卻也最遙遠的環境議題,引發更多人可以開始關注城市裡的水系生活。
因為其實有很多新莊人可能不知道:『新莊,其實有夠水!』」
▲《新莊騷》主編梁子及共編成員們,希望透過刊物喚起大家對於新莊流域的回憶與重視
在這段長達一年的共編過程中,輔大社科院USR計畫與《新莊騷》攜手,不只是共同編輯一本刊物,更開啟了一場用文字與影像走進新莊的深入探索,這不只是對「城市變遷」的書寫記錄,更是一次與地方真實對話的機會——我們期許所有居住在新莊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都能成為記錄者、提問者,更在過程中學會以更溫柔的方式重新觀看這座城市。
▲封面設計小故事:因集社成員曾說過「每條河川都有它自己的顏色」激發出靈感的色票水源地圖設計
這一次,我們不只談水,更是透過「水」重新看見新莊的過往與記憶。那些曾在夏天漫過腳踝的小溪,如今成了被蓋在柏油底下的影子,而我們期待透過紙張、文字、影像,讓它們再一次浮出水面。
這期的《新莊騷》 #新莊有夠水,是一本關於「水」的刊物,也是一種邀請——邀請所有新莊人,一起走近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街角水道,重新認識新莊,也重新認識自己記憶中的那條水流。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