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專屬無家者的Showroom—林口觀照園&舊鞋救命
社會創新與實做—打造專屬無家者的Showroom
「無家者」與「Showroom」的結合?
首先showroom概念就好比陳列室一樣,起初源自於時尚產業中,透過實體空間的展示針對作品進行銷售,這樣的運作模式讓消費端能夠直接觸摸產品的質感,以及跟設計師的互相交流,同時促進雙方在各自需求上的效益。而無家者或是我們常聽到的街友、遊民,他們屬於社會上弱勢族群,近年來針對無家者議題的推動及研究也陸續增加,目的大多希望協助他們重返社會、導正對無家者的偏見與樣貌。
在社會創新與實做的課堂中,學生端將showroom概念打造成能夠扶持弱勢族群的後援系統,藉由規劃一處實體空間的配置並將所需資源放入其中,建立一個可固定領取祝福包的地點。概念的構想上類似於食物銀行,藉由用積點制讓住民集點來兌換物資,積點方式可以有經常性發放點數、勞務性發放點數及獎勵性發放點數,希望藉由發放點數的方式激勵住民去提高脫遊的動力。無家者showroom希望結合觀照園及舊鞋救命兩端的合作,讓學生運用場域夥伴的資源搭配創新方案,達到循環經濟與復元脆弱族群的目標。
實際走訪與交流—林口觀照園&舊鞋救命
◎ 林口觀照園
林口觀照園如同無家者的中途之家,主要提供照顧年邁或身體健康問題等需要暫時休養的街友,讓他們能夠有像家一樣的場所可以休息,除了提供一般照顧外,觀照園也積極重建許多面向的技能,希望讓無家者們能夠回歸社會,或是轉變街友的身分協助脫遊。
課程上為了讓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熟悉,於是安排學生前往觀照園進行訪問與實地考察,除了訪問機構人員外,學生也仔細觀察觀照園的空間配置、物資狀況與住民習性,發現園區內能夠收納的人數為29位,當天參訪時已接收11位住民,而空間配置上除了有交誼廳外,也設有果園、食堂、麵包烘焙坊及員工宿舍等,接著來到住民習性的部分,發現觀照園會幫忙安排住民的生活作息,像是早上設有職訓或工作媒合、中午則是用餐及午休時間、下午時段安排環境整潔的勞動,提供一般照顧外也培養住民生活基本技能。
▲觀照園區內小辦公室。(實做學生拍攝)
▲觀照園儲存物資的小倉庫。(實做學生拍攝)
在走訪過後學生也針對觀照園現況提出問題,在物資方面較缺乏手機這類電子產品,手機對於剛回歸社會的無家者來說算是非常有幫助的資源,如何解決二手手機募集的困境,也是showroom計畫中有挑戰性的問題。
◎ 舊鞋救命
舊鞋救命自2014年開始募集舊鞋以幫助在東非被沙蚤所困之民眾,如今已募集超過200萬雙鞋子送往非洲。近年來舊鞋救命也積極轉型,發展多項社區營造計畫,包括興建學校、開發乾淨水源及教導非洲村民養雞耕種,最終幫助偏鄉地區脫離貧窮。
舊鞋救命一共有三處據點,這次拜訪的是林口門市,一進入門口即可看到櫃檯及物資分類區域,左邊則是暫放郵寄來的物資,並設立工作台同時進行分類工作,一樓還設有二手書區,除了民眾能夠來這裡購買書籍外,員工及志工也可以在此休憩,同樣位於一樓的販賣區展售了許多手做商品,大部分都是舊鞋救命所幫助的村民所製作,舊鞋救命也特別將非洲的特色風味茶及蜂蜜帶回台灣並加入商品中,二樓的開放空間布置了許多舊鞋救命的成果照及道具,除了最一開始的防範沙蚤到後來的水源過濾、興建學校等等都用展覽的方式展示出來,並同時配有詳細解說,讓民眾更能了解舊鞋救命的各項專案細節,最後三樓設有討論室,除了作為會議空間外,也是員工及志工活動交流的地點。
學生整理了舊鞋救命能夠提供的物資,對照觀照園內缺乏的資源,將場域夥伴接上線並陳列出showroom應該具備什麼內容,才能有效幫助弱勢族群的同時,亦能達到循環經濟的使用。
專案成果
輔大USR與觀照園共同打造「無家者Showroom」, 回歸社會之路不再顛簸
▲啟用揭幕式致贈物資祝福包給即將搬到社宅的觀照園住民 (左起:舊鞋救命營運長姜家文、輔大社科院長彭正浩、
觀照園住民朱明弘、輔大學生王思凱、新北社會局副局長吳淑芳、輔大學生蔡昕璇)
專屬無家者的「Showroom」於113年6月5日(三)正式開幕啟用,串聯了「新北市社會局林口觀照園」、「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USR計畫」及「舊鞋救命國際基督關懷協會」三方合作,在觀照園裡打造一間專屬於無家者的選物店,取名為「好康厝」。
▲修課學生設計繪製的「好康厝」門牌
位於林口及八里交界山麓上的觀照園為無家者的中途之家,提供了年邁或身體健康問題等需要暫時休養的街友照護,讓他們能夠有像家一樣的場所可以休息,除了提供一般照顧外,觀照園也積極重建許多面向的技能,希望讓無家者們能夠回歸社會,或是轉變街友的身分協助脫遊。
而「Showroom」的概念就好比陳列室一樣,起初源自於時尚產業中,透過實體空間的展示針對作品進行銷售,也期許觀照園的住民能藉由自己親自挑選的物資為未來離園後的生活做好準備,而不再是被動的接受他人的捐贈。Showroom不僅提供一個自由選擇的空間,也使住民能有主動「選擇」的權利。部分離園的住民已具有在外租房、工作及獨立生活的能力,希望藉由Showroom的成立及挑選祝福包,給予住民們離園時的祝福。
▲學生設計裝修的Showroom選物空間
此計畫由社會學系三年級同學蔡昕璇、王思凱、蘇韋愷共同發想執行建造。蔡昕璇(社會三)說,Showroom取名為「好康厝」,除了以閩南語中「好康」的發音與「厝」的房屋形象連結外,「好康厝」的諧音也與英文「Whole Come True」契合,象徵對住民們的祝福並希望他們未來能夠心想事成。 她說,Showroom從去年十月開始與觀照園、舊鞋救命接觸,到今年六月五日正式結束,從發想、執行到建造完成約花了八個月。她提到,透過這次發想建造Showroom的課程中,學習到不少解決問題的能力。她說:「像募手機跟募水壺這件事,就發現我們其實可以自己說出需求,不需很盛大的募集活動才能拿到物資」,也感謝這次建造Showroom的計畫得到很多其他機構的幫助。
▲參與Showroom的社會系學生
蔡昕璇說,了解無家者議題並與觀照園住民聊天後,體會到無家者並非與我們無關的族群,也呼籲大家可透過關注此議題或蒐集資料的方式,破除對無家者的汙名。她也坦言,籌設Showroom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由於一開始Showroom的空間選擇與園方有出入,因此帶給團隊不少的挫折感,但後續透過持續與老師、園方的多方溝通,建造Showroom的空間才得以定案。
蘇韋愷(社會三)表示,除了Showroom建造空間上有碰到困難外,觀照園與學校的距離,及團隊實作的時間也是籌設過程中碰到的障礙。他說,Showroom的落成不僅是個有意義的建設,更希望Showroom可以幫助無家者邁向脫遊的路程更加順利。蘇韋愷說,藉由這次Showroom籌設的過程,瞭解到有許多政策或結構上的問題,使需要幫忙的人無法得到立即的救助,進而成為無家者。因此認為若在政策或法規上能修正這些問題,對這些弱勢族群能有更大的幫助。
▲社會學系USR社會創新與實做課程師生 (左起:王俊昇助教、吳宗昇老師、王思凱同學、蔡昕璇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