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場乾淨改革!支援香香澡堂—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
社會創新與實做—來場乾淨改革!支援香香澡堂
香香澡堂請求支援!
「你知道在萬華區有免費的澡堂嗎?」
位於萬華區的小巷內,有間以沐浴盥洗為主要服務的空間,簡約在地的風格也顯得格外吸引人;香香澡堂於2022年由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成立,透過看似平常的「洗澡」來推動貧窮者議題,對於無家者來說,他們缺乏一個有安全感且隱蔽的空間,也因此盥洗這件事對他們來說是相當困難,對於無家者而言,公園或公共廁所外的水龍頭是他們僅剩的盥洗來源。
為什麼說香香澡堂請求支援?對於平均75人/日、最高105人/日的香香澡堂來說,首先面臨到的是人手不足問題,雖然有招募志工或是前來實習的學生協助,但大部分仍屬於短期且不穩定的人力資源,即使有規劃志工管理的部分,但陪伴及培訓志工是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及時間的,而店長身兼多職難以長期兼顧志工管理,也因此志工正處於逐漸流失的情形。
▲香香澡堂外觀。(實做學生拍攝)
◎ 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
芒草心於2011年成立,由服務無家者的一線人員所組成,希望藉由「直接服務」與「社會溝通」來幫助無家者與貧困者重返社會、自立生活。芒草心會舉辦許多活動像是街頭導覽、音樂祭、流浪生活體驗營等,建立與社會對話的機會同時推動無家者議題,另外也會針對如何讓無家者回歸社會而設計扶貧計畫,培訓無家者成為導覽員,在導覽過程中藉由與人的互動,讓無家者拾回自信心。
實際走訪與交流—香香澡堂
學生剛開始接觸到香香澡堂時,沒有太多的想像,但當學生實際走訪過後,發現其實香香澡堂不單只是一間提供盥洗的場所,它其實是一個多元的空間,除了給無家者清潔自身的地方,它也是一個無家者拓展人際互動、交流的地方,且澡堂採取的是讓使用者自行依照流程行動,這也是訓練無家者擁有自立生存的方式之一。
▲推廣前教育訓練。(實做學生拍攝)
在走訪過程中學生發現,除了志工人力資源的問題外,澡堂中的硬體設備及盥洗流程方面,其實都還有優化的空間,例如如何簡化盥洗SOP讓較年長的無家者也能輕易上手,或是在志工管理及人力資源方面,如何幫助店長分擔業務、減輕壓力,這些皆是需要學生熟悉後,發想一套合適的解決方案,除了解決場域夥伴的困境,也營造場域中對於利害關係人(無家者)的優化。
▲澡堂設施的講解
針對香香澡堂的場域問題,學生預計規劃一套完善的志工培訓體制,可以透過拍攝教學影片的方式,減輕在志工教育上消耗的時間,除此之外也設想可以與高中服務性社團長期合作,將實踐結合教育的模式來達到共贏的效益;對於澡堂的顧客來說,可以藉由長期於澡堂蹲點,觀察無家者們的行為模式及澡堂運作,以無家者為基點,建立一個屬於香香澡堂的SOP知識系統。
專案成果
拼貼萬華 讓我們一起拼貼出萬華的模樣
拼貼萬華活動與芒草心慈善協會下的香香澡堂合作,邀請了萬華當地居民以及香香澡堂的澡客、工作人員參加,希望透過一起動手創作馬賽克杯墊、聆聽無家者的人生歷程,讓參與者在拼馬賽克杯墊的同時,也能夠一齊拼出萬華當地更多元的模樣。
▲參與者透過製作馬賽克杯墊過程,與無家者參與者一起互動
在活動開始前,多數參與者彼此間並不熟稔,也不會去找旁邊的人說話。然而在一起製作馬賽克杯墊的過程中,他們除了專心的創作自己的杯墊外,也開始主動去幫助其他參與者、欣賞其作品,並與工作人員及參與者或閒聊、開玩笑,或交流彼此創作的想法,現場的氛圍和樂、充滿歡笑聲,直至休息時間結束,參與者們在享用點心時,也同時持續補強自己的作品、與他人攀談。
▲活動中不只有許多趣味,更讓參與者打破對無家者的刻板印象
當活動進行至無家者真實故事分享環節時,意料之外的是,在場的所有人都全神貫注地跟隨故事的節奏融入情境,甚至會在過程中提出對故事情節的疑惑及想法,在故事關鍵節點中設計的「人生的選擇題」互動環節中,他們更不只是扮演聽眾的角色,而將自己帶入情境當中,把自己的價值觀與對無家者的想像帶入其中,提出許多猜測與對故事主角與抉擇的看法。其中,一位無家者參與者更是在故事進行中,感慨地說自己完全能夠理解故事主角,因其同樣經歷過一模一樣的遭遇與困境。
▲透過無家者真實故事分享環節,讓參與者同理無家者的困境
當我們邀請參與者上台與大家分享自己的馬賽克杯墊與活動心得時,他們雖然略顯靦腆,卻仍高舉著自己的作品開心的迎接台下的稱讚與掌聲,也真心的分享自己的回饋,有的提倡著這個社會確實需要有更多的理解與溫暖,有的則道出自己的親身經歷、人生至今的心路歷程,並藉著分享時間說出對自己、對命運的期望。過程中甚至有一位參與者憑藉著其當下心得,當場創作出一首關於拼貼萬華活動的藏頭詩,增加活動的小驚喜。
▲參與者在活動的最後,創作出專屬於本次活動的藏頭詩,留下難忘的紀念
此次的活動,不只讓來參加的人能夠接收到「社會、萬華有著過去多數人不願接納的群體,然而這些人缺乏的不只是住所、金錢,更缺乏大眾願意試著理解、同理的心」這樣的想法,也使得不論是當地居民或無家者的參與者,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與不同的群體接觸、交流,進行社會互動,讓他們知道如果有一天人生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轉變,自己是能夠被社會所接住、接納的。